骊山有感
骊岫飞泉泛暖香,九龙呵护玉莲房。
平明每幸长生殿,不从金舆惟寿王。
骊岫飞泉泛暖香,九龙呵护玉莲房。
平明每幸长生殿,不从金舆惟寿王。
全诗对玄宗强占儿媳的秽行不着一字,而其荒淫已揭露无遗。作者对玄宗因专宠贵妃而导致安史之乱,使唐朝从此一蹶不振,深为慨叹,不仅屡刺其荒淫,且一再举出寿王,刺其无道之至,在当时文人中最为大胆尖锐。
诗的首句写景,描绘骊山温泉的优美环境。次句表面上写温泉之景,实寓隐比在内。龙,在义山诗中本来就是男性的代称。九龙吐温泉水,由“玉莲房”承接,这一意象隐指明皇、贵妃在温泉池的相会。作者用“呵护”把龙拟人化,极妙。明皇宠幸玉环,用“呵护”十分形象。三四句一转,写寿王内心的怨恨,他不去长生殿,不愿看到父皇与昔日的“寿王妃”亲昵。诗人抓住这一细节,以之入诗,极有魅力。诗人对寿王是寄予同情的,这是李商隐正义感的品格显示。诗人对明皇、贵妃之恋从无好感,作者所有涉及明皇贵妃的诗都是明证。
名家点评
宋代诗人范晞文:李商隐咏真妃之事则日:“平时每幸长生殿,不从金舆唯寿王。”彰君之恶也。圣人答陈司败知礼之问,恐不尔也。(《对床夜语》卷三)
清代词人、学者、藏书家朱彝尊:浅直,不及《龙池》多矣。(沈辑评)
清代学者、书法家何焯:末句太露。(《义门读书记》)
清代文学家、诗人屈复:此诗可以不作,即作亦宜浑涵不露。看少陵每于天宝时何等语意,则义山之陋不辨自明矣。(《玉溪生诗意》卷七)
清初学者姚培谦:刺得严冷。(分体笺注《李义山诗集》卷十五)
清代诗人程梦星:义山词极绮丽,而持义却极正大,往往如此,今人都不觉也。(《重订李义山诗集笺注》卷中)
清代政治家、文学家纪昀:既少含蓄,亦乖风雅,如此诗不作何妨,所宜悬之戒律者此也。(《抄诗或问》)
清代文人潘德舆:“平明每幸长生殿,不从金舆唯寿王。”唐人多犯此恶习。商隐爱学杜诗,杜诗中岂有此等猖獗处?(《养—斋诗话》卷三)
前燕京大学教授张采田:杨妃事唐人彰之诗篇,明讥毒刺,不一而足,何有于义山!当时原不以为忌讳也。纪氏苛论无谓。(《李义山诗辨正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