题郑十八著作虔
台州地阔海冥冥,云水长和岛屿青。
乱后故人双别泪,春深逐客一浮萍。
酒酣懒舞谁相拽,诗罢能吟不复听。
第五桥东流恨水,皇陂岸北结愁亭。
贾生对鵩伤王傅,苏武看羊陷贼庭。
可念此翁怀直道,也沾新国用轻刑。
祢衡实恐遭江夏,方朔虚传是岁星。
穷巷悄然车马绝,案头干死读书萤。
台州地阔海冥冥,云水长和岛屿青。
乱后故人双别泪,春深逐客一浮萍。
酒酣懒舞谁相拽,诗罢能吟不复听。
第五桥东流恨水,皇陂岸北结愁亭。
贾生对鵩伤王傅,苏武看羊陷贼庭。
可念此翁怀直道,也沾新国用轻刑。
祢衡实恐遭江夏,方朔虚传是岁星。
穷巷悄然车马绝,案头干死读书萤。
1.郑十八:即郑虔,盛唐高士,文学家、诗人、书画家,诗圣杜甫称赞他“荥阳冠众儒”、“文传天下口”。
2.阔:一作“僻”。阔,在这里作僻远解。
3.乱后:一作“缱绻”。
4.春深:一作“飘摇”。
5.第五桥:景点名,因桥边有个复姓第五的人家而得名。
6.皇子陂,即“皇陂”,因陂北有秦皇子冢而得名。
7.“贾生”句:化用贾生的典故。贾生即贾谊,是西汉政论家、文学家,十八岁时,因能诵读诗书、善于作文,为郡人所称誉。廷尉吴公将他推荐给文帝,任博士。不久,迁太中大夫。后被大臣周勃、灌婴等排挤,贬为长沙王太傅。在长沙三年,有鵩鸟飞进他的住所。贾谊面对这只类似猫头鹰的不祥之鸟,而感伤身世,作《鵩鸟赋》以自慰。
8.“苏武”句:化用苏武的典故。苏武是汉武帝时的栘中厩监。天汉元年(前100年)以中郎将出使匈奴。后因故被拘留,匈奴单于胁迫他投降。苏武不从,被徙至北海(今贝加尔湖),让他放牧公羊,等到公羊产子才能释放。苏武啮雪食草籽,持汉节牧羊十九年,节旄尽落而不屈,后来昭帝即位,与匈奴和亲,苏武才被遣回还,拜为典属国。
9.翁:一作“公”,一作“心”。
10.用轻刑:当时陷贼官以六等定罪,郑虔在次三等之数,故曰“用轻刑”。
11.“祢衡”句:化用祢衡的典故。祢衡是汉末文学家,他少有辩才,长于文笔,性刚傲物。曹操想与他见面,祢衡却自称狂病,不肯前往。曹操便召他为鼓史,欲在大会宾客时当众侮辱祢衡,结果反被祢衡所辱。于是曹操大怒,设计借刀杀人。将他遣送荆州刘表,又不合作;转送江夏太守黄祖,最终被处极刑。
12.“方朔”句:化用东方朔的典故。东方朔是西汉文学家,他个性诙谐滑稽,也是汉武帝的弄臣。据《东方朔列传》载,朔死后,武帝问太皇公:“您老认识东方朔吗?”太皇公回答:“不认得。”“您老有什么本领?”“非常熟悉星历。”“诸星都在吗?”“都在。唯独没见岁星已十八年了,现今又出现在天空。”武帝叹息道:“东方朔在朕左右十八年了,朕却不知他是岁星啊!”
13.悄然:一作“一朝”。
14.读书萤:是说郑虔为官清廉,连灯油都买不起。典故出自《晋书·车胤传》:“胤博学多通,家贫不常得油,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虫以照书,以夜继日焉。”
整体赏析
这首诗“台州”四句伤郑之远谪;“酒酣”四句写自己别后的凄凉,当年同游之地,无人同舞共吟;“贾生”四句以贾谊比郑虔此前曾被贬,以苏武比郑虔在安史之乱中不附贼,心怀直道,却被远谪;“祢衡”四句担心郑虔会像祢衡那样死于贬所,像东方朔那样不为汉武帝所知,而以郑虔远谪后自己的孤寂作结,无人来访,无心读书了。
诗中杜甫首先回忆了自己与郑虔相与往还的过去,显示出二人亲密的友情。接着,杜甫又一次以苏武比郑虔。在肃宗自己承担责任、下诏免伪官罪的宽松氛围里,杜甫又一次回忆起郑虔“潜送密件”的情节,对郑虔陷贼而能对朝廷怀忠直之心表示赞赏,这是他以郑虔比苏武的原因。谢宗二次下诏免罪,因此朝廷对这批人用“轻刑”是当时的实事,对此杜甫是赞成的,故有“也沾新国用轻刑”之句。这里没有讽刺肃宗用刑太厉的意思,而只是写实而已。比郑虔为苏武是对郑虔过去行为的肯定,因为郑虔必有不附贼的情节。“新国用轻刑”是对朝延的赞扬,因为肃宗在对伪官六等定罪后不久,即先后两次下诏,对这批人先是减罪一等,然后又赦免其罪。
名家点评
明·王嗣奭《杜臆》:玩诗意,是忆其故居而题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