倚江楠树草堂前,故老相传二百年。
诛茅卜居总为此,五月仿佛闻寒蝉。
东南飘风动地至,江翻石走流云气。
干排雷雨犹力争,根断泉源岂天意!
沧波老树性所爱,浦上童童一青盖。
野客频留惧雪霜,行人不过听竽籁。
虎倒龙颠委榛棘,泪痕血点垂胸臆。
我有新诗何处吟?草堂自此无颜色!
文学赏析
“叹”本是曲调的一种,如“歌”、“行”、“吟”之类,这里兼具表情作用。楠树长在草堂前。杜甫本深爱此楠树,常在这树下吟诗,又目击楠树与风搏斗,卒为风所拔,和他自己的性格、命运也都有着相同之点,故写来极有生气。
名家点评
《后村诗话》:
溪楠、茅屋为风所拔,不以草堂茅屋飘飖为忧,方有惜古木,庇寒士之意,其迂阔如此!
《杜臆》:
“沧波老树”,又重说起,以钟爱故,却异常调。
《杜诗详注》:
申涵光曰:首二,似七律起语。
《诗辩坻》:
子美《楠树叹》亦近祖直,然至“天意”处一断,“沧波老树”复起,作两层叙,便复有致。
《唐宋诗醇》:
势取矫厉,意主朴实。
《读杜心解》:
末四,深痛摧埋失色,配次段。“虎倒龙颠”,英雄失路;“泪痕血点”,人树兼悲。“无颜色”,收应老辣。叹楠耶?自叹耶?殷仲文有言:“树犹如此,人何以堪!”
《杜诗镜铨》:
蒋云:写楠树耳,不觉写出一篇《离骚》、两道《出师表》。张云:二句尽风木相激之状(“干排雷雨”二句下。又追叙未拔之先(“沧波老树”二句下)。语亦奇(“虎倒龙颠”句下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