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年年 > 年年至日长为客,忽忽穷愁泥杀人。

年年至日长为客,忽忽穷愁泥杀人。

出自《冬至》

年年至日长为客,忽忽穷愁泥杀人。

江上形容吾独老,天边风俗自相亲。

杖藜雪后临丹壑,鸣玉朝来散紫宸。

心折此时无一寸,路迷何处见三秦。

赏析/鉴赏

《诗源辨体》:
律诗诣极者,以圆紧为正,骀荡为变。《黄》前四句虽歌行语,而后四句则其圆紧,《雁门》则语语圆紧矣,“年年”(按指《冬至》)一篇,虽通体对偶,而淋漓骀荡,遂入小变。机趣虽同,而体制则异也。
《杜臆》:
“泥杀”二字,发自苦衷。“穷愁”,故形容“独老”,“长为客”,故俗“相亲”。
《瀛奎律髓汇评》:
纪昀:此首较可。三、四句老健,七句太纤,不类杜之笔墨,遂为全篇之累。许印芳;此亦八句皆对,但首句不用韵耳。“一寸心”,诗家常用语;此处七句拆开用,晓岚便斥为“纤”,亦苛论也。
《读杜心解》:
“长为客”三字,一诗纲领。
《杜诗镜铨》:
八句皆对。
《闻鹤轩初盛唐近体读本》:
陈德公曰:亦是峭削之意。起已无赖,五、六一此一彼夹说:因此“杖藜”,而彼“鸣玉”;因彼“紫宸”,而此“丹壑”:作意着色,硬入态矣。评:结,指点此彼,亦复老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