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古文典籍 > 中论

中论简介

中论(共21首)

  • 0. 《制役昔之聖王,制爲禮法,貴有常尊,賤有等差, 君子 小人 ,各司分職。故下無僭(原譌作"潛",據徐本改正)上之愆,而人役財力能相供足也。往昔 海 內...
  • 1. 《復三年喪天地之間,含氣而生者,莫知乎人。人情之至痛,莫過乎喪親。夫創巨者其日久,痛甚者其愈遲。故聖王制三年之服,所以稱情而立文,爲至痛極也。自 天子 至于庶人,莫不由之...
  • 2. 《民數夫("夫"字原脫,據《 通典 》卷三補。)治平在庶功興,庶功興在事役均,事役均在民數周,民數周爲國之本也。故先王周知其萬民衆寡之數,乃分九職焉。...
  • 3. 《賞罰政之大綱有二,二者何也?賞罰之謂也。人君明乎(《御覽》卷六百三十六作"于")賞罰之道,則治不難矣。夫賞罰者(《治要》無"夫"字)...
  • 4. 《亡國凡亡國之君,其朝未嘗無致治之臣也,其府未嘗無先王之書也,然而不免乎亡者,何也?其賢不用,其法不行也。苟書法而不行其事,爵賢而不用其道,則法無異乎路說,而賢無異乎...
  • 5. 《愼所從夫人之所常稱曰:明君舍己而從人,故其國治以安;闇君違人而專己,故其國亂以危。乃一隅之偏說也,非大道之至論也。凡安危之勢,治亂之分,在乎知所從,不在乎必從人也。人...
  • 6. 《審大臣帝者昧旦而視朝廷(《治要》無"廷"字),南面而聽天下,將與誰爲之,豈非群(各本皆同,徐本據《百子全書》本改作"辟"。並曰:&#3...
  • 7. 《務本人君之大患也,莫大於詳於小事而略於大道,察於(原作"其",據《治要》改)近物而闇於遠圖(《治要》作"數")。故自古及今,未有如此...
  • 8. 《夭壽或問: 孔子 稱仁者壽,而顔淵早夭;積善之家,必有餘慶,而比干、子胥身陷大禍,豈聖人之言不信而欺後人耶?故司空頴川荀爽論之,以爲古人有言,死而不朽,謂太上有立德...
  • 9. 《暦數昔者,聖王之造暦數也,察紀律之行,觀運機之動,原星辰之迭中,寤晷景之長短,於是管儀以准之,立表以測之,下漏以考之,布筭以追之。然後元首齊乎上,中朔正乎下,寒暑順...
  • 10. 《譴交民之好交游也,不及聖王之世乎?古之不交游也,將以自求乎?昔聖王之治其民也,任之以九職,糾之以八刑,導之以五禮,訓之以六樂,敎之以三物,習之以六容。使民勞而不至於...
  • 11. 《爵禄或問:古之 君子 貴爵禄歟?曰:然。諸子之書稱爵禄非貴也,資財非富也,何謂乎?曰:彼遭世之亂,見 小人 富貴而有是言,非古也。古之制爵禄也,爵以居有德,禄以養有...
  • 12. 《智行或問曰:士或明哲窮理,或志行純篤,二者不可兼,聖人將何取?對曰:其明哲乎?夫明哲之爲用也。乃能殷民阜利。使萬物無不盡其極者也。聖人之可及,非徒空行也,智也。伏羲...
  • 13. 《覈辯俗士之所謂辯者,非辯也。非辯而謂之辯者,蓋聞辯之名,而不知辯之實,故目之妄也。俗之所謂辯者,利口者也。彼利口者,苟美其聲氣,繁其辭令,如激風之至,如暴 雨 之集...
  • 14. 《藝紀藝之興也,其由民心之有智乎?造藝者,將以有理乎?民生而心知物,知物而欲作,欲作而事繁,事繁而莫之能理也。故聖人因智以造藝,因藝以立事,二者近在乎身,而遠在乎物。...
  • 15. 《貴言君子 必貴其言,貴其言則尊其身,尊其身則重其道,重其道所以立其敎;言費則身賤,身賤則道輕,道輕則敎廢;故君子非其人則弗與之言。若與之言,必以其方:農夫則以稼穡,...
  • 16. 《貴驗事莫貴乎有驗,言莫棄乎無徴。言之未有益也,不言未有損也。水之寒也,火之熱也,金石之堅剛也,此(《治要》作"彼")數物未嘗有言,而人莫不知其然者,...
  • 17. 《虚道人之爲德,其猶器(原作"虚器",據《治要》删)歟?器虚則物注,滿則止焉。故 君子 常虚其心志,恭其容貌,不以逸群之才加乎衆人之上,視彼猶賢,自視...
  • 18. 《脩本民(原作"人",據《治要》改)心莫不有治(原作"理",據《治要》改)道,至乎(《治要》作"於")用之則異矣。或用...
  • 19. 《法象夫法象立,所以爲 君子 。法象者,莫先乎正容貌,愼威儀。是故先王之制禮也,爲冕服采章以旌之,爲珮玉鳴璜以聲之。欲其尊也,欲其莊也,焉可懈慢也!夫容貌者,人之符表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