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古代诗人 > 十八学士

十八学士简介

唐太宗李世民长安城设文学馆,王府属杜如晦、记室房玄龄虞世南、文学褚亮姚思廉、主簿李玄道、参军蔡允恭、薛元敬、颜相时、咨议典签苏勖、天策府从事中郎于志宁、军咨祭苏世长、记室薛收、仓曹李守素、国子助教陆德明、孔颖达、信都盖文达、宋州总管府户曹许敬宗共十八人常讨论政事、典籍,当时称之为“十八学士”。
复命画家阎立本为十八学士像,即为《十八学士写真图》,褚亮题赞。当时被唐太宗选入文学馆者被称为“登瀛洲”,后人有所谓“十八学士登瀛洲”。

十八学士(共20首)

  • 0. 《赋得蜀都

    朝代:唐朝|作者:褚亮|

    列宿光参井,分芒跨梁岷。沉犀对江浦,驷马入城闉。 英图多霸迹,历选有名臣。连骑簪缨满,含章词赋新。 得上仙槎路,无待访严遵。
  • 1. 《奉和望月应魏王教

    朝代:唐朝|作者:褚亮|

    层轩登皎月,流照满中天。色共梁珠远,光随赵璧圆。 落影临秋扇,虚轮入夜弦。所欣东馆里,预奉西园篇。
  • 2. 《祭神州乐章·雍和

    朝代:唐朝|作者:褚亮|

    泰圻严享,阴郊展敬。礼以导神,乐以和性。 黝牲在列,黄琮俯映。九土既平,万邦贻庆。
  • 3. 《句(赠杜侍御)

    朝代:唐朝|作者:褚亮|

    神羊既不触,夕鸟欲依人。 第三十三卷
  • 4. 《在陇头哭潘学士

    朝代:唐朝|作者:褚亮|

    陇底嗟长别,流襟一恸君。何言幽咽所,更作死生分。 转蓬飞不息,悲松断更闻。谁能驻征马,回首望孤坟。
  • 5. 《祭方丘乐章·顺和·阴祗协赞

    朝代:唐朝|作者:褚亮|

    阴祗协赞,厚载方贞。牲币具举,箫管备成。 其礼惟肃,其德惟明。神之听矣,式鉴虔诚。
  • 6. 《郊庙歌辞·祀圜丘乐章·豫和·歌奏毕兮礼献终

    朝代:唐朝|作者:褚亮|

    歌奏毕兮礼献终,六龙驭兮神将升。 明德感兮非黍稷,降福简兮祚休征。
  • 7. 《祈谷乐章·雍和

    朝代:唐朝|作者:褚亮|

    , 殷荐乘春,太坛临曙。八簋盈和,六瑚登御。 嘉稷匪歆,德馨斯饫。祝嘏无易,灵心有豫。
  • 8. 《郊庙歌辞·祀圜丘乐章·凯安

    朝代:唐朝|作者:褚亮|

    昔在炎运终,中华乱无象。酆郊赤乌见,邙山黑云上。 大赉下周车,禁暴开殷网。幽明同叶赞,鼎祚齐天壤。
  • 9. 《咏花烛

    朝代:唐朝|作者:褚亮|

    兰径香风满,梅梁暖日斜。言是东方骑,来寻南陌车。 靥星临夜烛,眉月隐轻纱。莫言春稍晚,自有镇开花。
  • 10. 《结客少年场行

    朝代:唐朝|作者:虞世南|

    韩魏多奇节,倜傥遗声利。共矜然诺心,各负纵横志。 结交一言重,相期千里至。绿沉明月弦,金络浮云辔。 吹箫入吴市,击筑游燕肆。寻源博望侯,结客远相求。 少年怀一顾...
  • 11. 《赋得慎罚

    朝代:唐朝|作者:虞世南|

    帝图光往册,上德表鸿名。道冠二仪始,风高三代英。 乐和知化洽,讼息表刑清。罚轻犹在念,勿喜尚留情。 明慎全无枉,哀矜在好生。五疵过亦察,二辟理弥精。 幪巾示廉耻...
  • 12. 《奉和咏日午

    朝代:唐朝|作者:虞世南|

    高天净秋色,长汉转曦车。玉树阴初正,桐圭影未斜。 翠盖飞圆彩,明镜发轻花。再中良表瑞,共仰璧晖赊。
  • 13. 《奉和至寿春应令

    朝代:唐朝|作者:虞世南|

    瑶山盛风乐,南巡务逸游。如何事巡抚,民瘼谅斯求。 文鹤扬轻盖,苍龙饰桂舟。泛沫萦沙屿,寒澌拥急流。 路指八仙馆,途经百尺楼。眷言昔游践,回驾且淹留。 后车喧凤吹...
  • 14. 《奉和幽山雨后应令

    朝代:唐朝|作者:虞世南|

    肃城邻上苑,黄山迩桂宫。雨歇连峰翠,烟开竟野通。 排虚翔戏鸟,跨水落长虹。日下林全暗,云收岭半空。 山泉鸣石涧,地籁响岩风。
  • 15. 《拟饮马长城窟

    朝代:唐朝|作者:虞世南|

    驰马渡河干,流深马渡难。前逢锦车使,都护在楼兰。 轻骑犹衔勒,疑兵尚解鞍。温池下绝涧,栈道接危峦。 拓地勋未赏,亡城律岂宽。有月关犹暗,经春陇尚寒。 云昏无复影...
  • 16. 《凌晨早朝

    朝代:唐朝|作者:虞世南|

    万瓦宵光曙,重檐夕雾收。玉花停夜烛,金壶送晓筹。 日晖青琐殿,霞生结绮楼。重门应启路,通籍引王侯。
  • 17. 《奉和咏风应魏王教

    朝代:唐朝|作者:虞世南|

    逐舞飘轻袖,传歌共绕梁。动枝生乱影,吹花送远香。
  • 18. 《咏舞

    朝代:唐朝|作者:虞世南|

    繁弦奏渌水,长袖转回鸾。 一双俱应节,还似镜中看。
  • 19. 《

    朝代:唐朝|作者:虞世南|

    垂緌饮清露,流响出疏桐。 居高声自远,非是藉秋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