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草纲目(共885首)
- 180.
《芙蓉》
释名
地芙蓉、木莲、华木、桦木、拒霜。
气味
(叶并
花
)微辛、平、无毒。
主治
赤眼肿痛。用木芙蓉叶研为末,
水调
匀贴
太阳
穴中“清凉膏”。
月
经不止...
- 181.
《木槿》
释名
白饭
花
、篱障
花
、日及、朝开暮
落花
、藩篱草、花奴玉蒸。
气味
甘、平、滑、无毒。
主治
赤白逅眄。用槿皮二两,切细,用白
酒
一碗半,煎成一碗,...
- 182.
《紫荆》
释名
紫珠。皮名肉红、内消。
气味
(木、皮)苦、平、无毒。
主治
痈疽发背,肿毒流注。用
紫荆
皮(炒)三两、独活(去节、炒)三两、赤
芍药
(炒)二两、生白...
- 183.
《牡荆》
释名
黄荆、小荆、楚。
气味
实:苦、温、无毒。
叶:苦、寒、无毒。
根:甘、若、平、无毒。
茎:甘、平、无毒。
主治
白带下。用牡荆子炒焦为末,饮服。
小肠疝...
- 184.
《石南》
释名
风
药。
气味
(叶)辛、苦、平、有毒。
主治
鼠瘘不合。用石南、生地黄、
茯苓
、黄蘖、雌黄、等分为末,每天敷患处两次。
小儿通睛(小儿误跌或头脑受伤,...
- 185.
《枸杞》
释名
枸 枸棘、苦杞、甜菜、天精、地骨、地节、地仙、却老、羊乳、仙人杖、西王母杖。
气味
苦、寒、无毒。
主治
肾经虚损,眼目昏
花
,或
云
翳遮睛。和
枸杞...
- 186.
《五加》
释名
五佳、五
花
、
文章
草、白刺、追
风
使、木骨、金盐、豺漆,豺节。
气味
(根皮、茎)温、辛、无毒。
主治
风
湿痿痹。用五加皮、地榆(刮去粗皮)各一...
- 187.
《卫矛》
释名
鬼箭、神箭。
气味
苦、寒、无毒。
主治
产后败血(脐腹坚胀,恶露不快)。用
当归
(炒)、卫矛(去中心木)、红蓝
花
各一两。每服三钱,以
酒
一大碗,...
- 188.
《枸骨》
释名
猫
儿刺。
气味
微基、凉、无毒。
主治
木皮浸
酒
服,补腰脚令健,会圳烧灰淋汁或煎膏,涂白癜
风
。
- 189.
《冬青》
释名
冻青
气味
(子及木皮)甘、苦、凉、无毒。
主治
子浸
酒
,去
风
虚,治痔疮。叶烧灰,可治皮肤皲裂,灭瘢痕。
附方
冬青
,现在又称
四季
青,其叶在...
- 190.
《南烛》
释名
南天烛、南烛草木、男续、当染菽 、猴菽草、草木之王、惟那木、牛筋、乌饭草、墨饭草、杨桐。赤者名文烛。
气味
(枝叶)苦、平、无毒。(子)酸、甘、平、无毒。...
- 191.
《女贞》
释名
贞女、
冬青
、蜡树。
气味
(实)苦、平、无毒。
主治
补肾滋阴。取女贞子,去梗叶,浸
酒
中一日
夜
,擦去皮,晒干,研为末,待早莲草出时,采数石,捣...
- 192.
《鼠李》
释名
楮李、鼠梓、
山
李子、牛李、皂李、赵李、牛皂子,乌槎子、乌巢。
气味
(子)苦、凉、微毒。
主治
诸疮寒热,用鼠李生捣敷涂。
虫牙肿痛。用鼠李煎汁,空腹...
- 193.
《郁李》
释名
车下李、爵李、雀梅、常棣。
气味
酸、平、无毒。
主治
小儿惊痰实,二便不通。用大黄(
酒
浸后炒过)、郁李仁(去皮,研为末)各一钱,滑石末一两,一起捣和...
- 194.
《金樱子》
释名
刺梨子、
山石
榴、
山
鸡
头子。
气味
酸、涩、平、无毒。
主治
活血强身。霜后摘取金樱子果实,捣去刺,劈去核,以水淘洗后,再捣烂,放入大锅水中熬煎。...
- 195.
《胡颓子》
释名
蒲颓子、卢都子、雀我酥、半含春、黄婆奶。
气味
酸、平、无毒。
主治
水痢。用胡颓子(按:即成熟果实)煎水服。
疮疥。用胡颓子根煎汤洗。
吐血。用胡颓子根...
- 196.
《山茱萸》
释名
蜀酸
枣
、肉枣、
鸡
足、鼠矢。
气味
酸、平、无毒。
主治
温肝补肾,除一切
风
,止
月
经过多,治老人尿频。
- 197.
《蕤核》
释名
白桵仁、棫仁。
气味
甘、温、无毒。
主治
多种眼疾(眼目昏暗,痒痛隐涩,赤肿羞明,能远视,迎
风
有泪,多见黑
花
)。用蕤仁(去皮,压去油)二两、脑子...
- 198.
《白棘》
释名
棘刺、棘针、赤龙爪。
花
名刺原。
气味
(白棘)辛、寒、无毒。
主治
小便尿血。用白棘三升,加水五程式,煮取二升,分三次服。
明脏虚冷,腹胁刺痛。用白棘...
- 199.
《酸枣》
释名
山
枣
。
气味
(酸枣)酸、平、无毒。
主治
胆
风
沉星(胆
风
毒气,虚实不调,昏沉多睡)。用酸枣仁一两(生用)、蜡
茶
二两,以生姜汁涂炙微焦为散...